张鸿飞 1950年生,吉林省伊通县人,197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原吉林省美协副主席.吉林省书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专职创作研究员,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品入选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并获全国美展银奖、铜奖六次,四次获吉林省政府颁分的长白山文艺奖,并获中国文联评定“97中国画坛百杰”,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张鸿飞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中期涌现在中国画坛为数不多,屈指可数的、有影响的人物画家之一。最近他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当我在北京画室见到他时,看到他依旧儒雅,平静和自信。平静的心中我是否看到他略有不安,按理说从省会城市长春来到北京,从大城市转到首都很容易适应,可在张鸿飞心中,并没有感到调到北京对多少人来说梦寐以求的喜悦写在他的脸庞,他依旧平静的叙说着自己的感受“浮燥”。从张鸿飞的口中说出这两个字是他真正内心思想境界的体现,虽然都知道来北京利大于弊的是不言而逾的,可他从学术的创作角度来谈的,一个清静的环境非常重要,画家和其它表演艺术不一样,表演艺术是要热闹的场面和大胆的张扬,而绘画艺术却要在清静、淡风中驰骋。从这里我体切到张鸿飞作为一个画家的责任感和紧迫性以及对事业的追求。其实张鸿飞的能力于其他工笔人物画家而不仅仅是在人物画的单纯表现能力上,而更丰富于其它动物的多样性表现和写实能力上,国内很少有人达到他这样的全面和实力。因此他调到中国美术创作院,是和他的绘画实力与学术水平成正比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追求艺术的学者,最起码在我所了解的画家中是一个在利益和事业这个天平上决不轻易放弃事业的人,在他看来没有学术的画家犹如僵尸。
中国的人物绘画和雕塑发展较早,战国时期而至汉代画论早已强调在创作中要从整体把握对象的精神特征。张鸿飞的画把握得很准确,从宏大场面到人物细节,从动作到神态,由内容到形式使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气概。工笔画容易形成绮丽婉媚的风格,往往娇柔有余,阳刚不足,呆板而无神韵。而张鸿飞的画很好地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和善于表现广阔的场面是张鸿飞的特色,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描写性,更重抒情性。以《天骄图》来说,作品再现元太祖成吉思汗于蒙古草原上围猎射雕的场景,场面宏大,勇猛的战神形象,刚烈、彪悍的蒙古铁骑用工笔柔和的线条表现出来,却不失粗旷豪迈,令我很惊奇,原因在哪里?我以为还是细节的表现能力,更是他丰富多彩的表现能力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睛。由于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与形式技巧的特性、形成工笔画在表现上对“细节”的观注。他准确的笔调描写了人物的神情。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神彩,从内部来展现人物豪迈的性格,于细节的发现与表现,正是对于自然本质的把握与认知。“细节”的发现是经过了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提炼与加工的,这绝不是对现象的一般感受,它体现着理性的光辉。“尽精微,而至远境”这是画家的高超之处,更是画家的功力。美术家就是抓住每个人物形象特征、动作及外部表情和内心世界等,深度刻画人物性格、情感。张鸿飞的作品就是这样“以形写神”的典型代表。作品中多有传神佳作“形神兼备”不仅指人物形象,也指动物形象,准确,生动,协调与配合。“厚物象而取其真”通过观察,表现出其内在本质美。张鸿飞的马圆实健壮,马尾甩摆而健康美丽,生动地表现了马充沛的生命力。他的小鹿精灵活现,精美剔透,其顾盼神情异常伶俐,惹人怜爱。传神是寓情于人。徐悲鸿曾说:“传神之道,首主精确,故观察苟不入微,罔克体人情谊,是以之空泛之论,浮华之调为毫无价值也。”
张鸿飞的作品就是深入的生活劳动的写照,深深扎于人民群众土壤之中,吸取着生活带给他的的灵感和才情,他画的马、骆驼、猎狗、羊是精准的,栩栩如生的,是生活带给画家这样美的感受。“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必然,张鸿飞的画更有诗情。中国绘画是会意的,只用眼睛去看是远远不够的,视觉的形态终归是有限的。 画家是视觉艺术工作者,画家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哲学上讨论:内容决定形式。画家的每一寸笔墨都是他的思考,整个画面的创作更是他的情感的外露,内在精神的显现。所以只有经过深刻地思考,才能再现有意义的内涵的画面。从张鸿飞作品中反映出画家有充足的文化的准备,丰富的生活积淀和技能的纯熟,准确的笔法也是画家辛勤耕耘的写照。作为艺术家,绘画作品并非纯客观地描写自然,而化景物为感情,将情感倾注到每个人物、动物、草木之间,这是画家真正要表现的东西。张鸿飞的画体现了其对现实生活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生动的画面使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和执著,这更是作品难能可贵的一面。将技巧化入主题,内美而不宜。仔细品读张鸿飞的画,会发现他的工笔虽工但不粉饰,虽工但不呆板,深静宁美,心灵纯正。就像他画中那恬美的小羊,可爱动人。 |